春波漾群凫,戏斗每堪玩。宛转回翠吭,缡振文翰。
声兼江雨喧,影逐浦云乱。唼喋队初交,纷披势将散。
持敌忽同沉,呼俦更相唤。时陈水槛侧,或聚湖亭畔。
长鸣若贾勇,远奋如追窜。荷叶触俱翻,菱丝冒齐断。
鱼骇没中流,鸥惊起前岸。心逾陇雉骄,气压场鸡悍。
海客朝自驱,溪娃晚犹看。稍欲碍行舟,浑忘避流弹。
苦争应为食,幸胜非因算。微鸟昧全躯,临川独成叹。
斗鸭篇。明代。高启。 春波漾群凫,戏斗每堪玩。宛转回翠吭,缡振文翰。声兼江雨喧,影逐浦云乱。唼喋队初交,纷披势将散。持敌忽同沉,呼俦更相唤。时陈水槛侧,或聚湖亭畔。长鸣若贾勇,远奋如追窜。荷叶触俱翻,菱丝冒齐断。鱼骇没中流,鸥惊起前岸。心逾陇雉骄,气压场鸡悍。海客朝自驱,溪娃晚犹看。稍欲碍行舟,浑忘避流弹。苦争应为食,幸胜非因算。微鸟昧全躯,临川独成叹。
高启(1336-1373)汉族,江苏苏州人,元末明初著名诗人,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被誉为“吴中四杰”,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“明初四杰”,又与王行等号“北郭十友”。字季迪,号槎轩,平江路(明改苏州府)长洲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;洪武初,以荐参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,受命教授诸王。擢户部右侍郎。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,获罪被诛。高启曾为之作《上梁文》,有“龙蟠虎踞”四字,被疑为歌颂张士诚,连坐腰斩。有《高太史大全集》、《凫藻集》等。 ...
高启。 高启(1336-1373)汉族,江苏苏州人,元末明初著名诗人,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被誉为“吴中四杰”,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“明初四杰”,又与王行等号“北郭十友”。字季迪,号槎轩,平江路(明改苏州府)长洲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;洪武初,以荐参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,受命教授诸王。擢户部右侍郎。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,获罪被诛。高启曾为之作《上梁文》,有“龙蟠虎踞”四字,被疑为歌颂张士诚,连坐腰斩。有《高太史大全集》、《凫藻集》等。
寄题潘少承西樵山房。明代。黎民表。 新营丹室铁泉山,千树梅花不共攀。夜夜京华成短梦,白云红叶屋三间。
吊古。明代。伦文叙。 万事悠悠总逝波,人非物是旧山河。凤楼寥寂金莲步,燕馆荒凉玉树歌。别浦春风开芍药,小亭秋色上藤萝。客怀正苦风涛恶,况复登临思转多。
翟好问。明代。杨基。 爱尔山城隐,柴门对县衙。酒资千亩苎,生计一园瓜。雨步荷巾湿,风吟席帽斜。时时扶短杖,看竹到东家。
小游仙(十首)。明代。桑悦。 日轮赫赫起东溟,真火抽添养白庭。汤谷萧萧万竿竹,裁书少昊借秋声。
游圆超院登挟溪亭次卢公。宋代。王十朋。 路入剡山腰,风生玉川腋。孤亭物外高,双溪眼中碧。山僧作亭知几春,赏音端怕逢诗人。自从妙语发丘壑,遂使绝境多蹄轮。我来首访维摩诘,问讯双溪自何出。发源应与婺溪同,赋物惭无沈郎笔。凭栏欲洗名利尘,入眼翻惊客恨新。山城重重水如带,可能挽住思乡人。
磐湖秋色同诸禅侣夜坐。明代。罗万杰。 露下空山客袂凉,残荷新菊叠衰荣。池边宿鸟翻林影,竹里流泉杂磬声。是夕逢秋偏澹滟,何人对月不凄清。香瓯茗碗共深坐,一室萧然称野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