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蜂和蝴蝶一群群都飞向同一方向,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,调动嗅觉,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。
想知道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在哪里?隔着宽阔的江水,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。
蜂蝶:蜜蜂和蝴蝶
去纷纷:数量多且都飞向同一方向
隔岸:这里指宽阔江面的对岸
欲知:想知道
处:地方。这里指花岛所在
水上:是花岛的地理位置
觅:找,寻找。
红云: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。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,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,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,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。远望如红云,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。
这首诗描写一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的美丽景色,却并未正面描绘,而是通过细微的观察、敏锐的嗅觉以及丰富的想象来加以表达,构思甚为奇特,极具艺术效果。
蜂蝶采花,本为自然现象,但这里用“去纷纷”极言其多,且都飞向同一方向,可见某一地方对它们的吸引力之巨大,已暗点“花岛”的存在和魅力。继观察到这一奇特现象之后,诗人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,调动嗅觉,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,香气隔岸可闻,可见花香之浓郁,而由花香之浓郁,则又不难想见繁花之茂盛。一句视觉,一句嗅觉,虽未直接展示花岛,却已足以撩动读者的向往之情,也足以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了,亟欲一睹美景的人们自然要争相打听其具体方位。那么,这花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?诗人给出的答案是“欲知花岛处,水上觅红云”,“水上”是花岛的地理位置,“红云”则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。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,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,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,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。远望如红云,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。诗以一句轻松的指点,给读者以启发,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想象,诗的意境也就更为深厚。全诗短短二十字,且平白如话,但却包含着曲折的心理过程,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隽永的回味,极见艺术构思的匠心。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 ...
韩愈。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鹧鸪天 其十八。。杨启宇。 一曲鹧鸪当挽歌,骑鲸人唱定风波。蟹行文字今生累,蜗角生涯古墨磨。光皎洁,影婆娑,长空万里看山河。星娥莫拭英雄泪,遥指尘寰泪更多。
上赵王 其四。明代。佘翔。 芙蓉池上擅风流,今代宗藩古帝州。借问西园飞盖夜,何人托乘月中游。
咏青溪石壁。宋代。陈与义。 青溪宜晓日,曲处千丈晦。天开苍石屏,影落西村外。虚无元气立,明灭河汉对。人行峥嵘下,鸟急浩荡内。向来千万峰,琐细等蓬块。老夫倚杖久,三叹造物大。惜哉太史公,意短遗此快。更欲访野人,穷探视其背。
辛亥三月薄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 其三 考槃轩。清代。梁启超。 久分生涯托涧薖,齑盐送老意如何?奇情未合销磨尽,风雨中宵一啸歌。